你知道中国古代娱乐圈四大派系吗?他们是扬州瘦马,泰山嫂,大同婆姨,西湖舟女。这四所学校中,影响最深远的是西湖舟少女。由此衍生出来的船妓文化也是最优雅有趣的。它不仅美丽浪漫,还具有一些文人情怀。
202102tpen4zbbs4u.png
-民国时期还有船妓-
西湖:隋唐艳遇首推地点
难怪船娘发源地杭州西湖,到处都是才子佳人。
南宋时,西湖被称为“色海”。文人骚客在这碧波荡漾的地方流连忘返,写下了许多色彩斑斓的文字,流传后世。
苏轼曾留下一句名言:“欲以西湖比西湖,总宜化淡妆”,为西湖蒙上一层朦胧之光。也让人怀疑——西湖原船上的江南长大的精致少女是否也像西方一样优雅?
那些姑娘天生丽质动人。秦观的那句“西湖滑旖旎”就是佐证,也是一个优秀的广告,让船夫的风情闻名天下。
老司机柳永在写西湖时,自然不会忘记这些美丽的年轻人:“管强清澈,灵歌满夜,钓荷花娃娃也很有趣。”在这里,“莲娃”是——船妓的昵称,我们今天的主角。
相传船娘这个职业起源于隋朝。二祖杨迪皇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,准备南下长江。皇帝估计还是个细节控制,觉得一堆壮汉太不符合他们浪漫雍容的气质了。但是,他们不得不有一群美女沿着水波撑船,长袖飘飘,这才配得上扬州的美景。
然后下令,招船女郎,给我摆渡。
虽然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编造的,但不可否认的是,自隋朝以来,船娘这个职业已经正式形成并迅速发展。
隋唐时期,江南经济发展迅速,随着乘船游湖的游客越来越多,船娘的生意也逐渐兴盛起来。
202102hmcw0wesgdy.png
- 民国正经船娘 -
当年的官绅们,饭后爱逛西湖,包了花船,叫了几个船娘作伴,看着美景,听着歌,聊着生活,既浪漫又文艺。
202102gt2zvwpkbch.png
这个花船是船上女士们的日常生活场所,分为两层。下层是招待客人的豪华大厅,用来大摆筵席;上层是客户休息的地方。
这些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。每当他们经过一片富饶的土地时,花船就像鱼和鹅一样聚集在岸边。每艘原船上都有几本“女校书”(船妓的别称)。他们身着白色和墨绿色,江南的河流里满是水,体现了美女的美好形象,粉香扑鼻,伴随着姑娘迷人的声音顺着江风从水面飘到岸边,吸引行人相视而视。
2021021f4i2l1ujdj.png
“生女则视其姿貌之妍媸,或留抚畜,或卖邻舟,父母兄弟,仍时相顾问。稍长,辄勾眉敷粉,厌管调丝,盖其相沿之习,有不能不为娼者,非如燕赵之区,随处可游,资生多术,乃不顾廉耻,以身为货,可同日而语。”
这些妓女大多来自当地的船工和渔民。船夫生女孩,就挑长得好看的。他们会从小学习钢琴、象棋、字画、丝竹管弦。成年后可以化妆,可以开门,可以卖美术卖色彩,可以养家糊口。
不是所有的都是为有色人种服务的,有才华的人也很多。我也这么认为。肚子里没有多少卷诗和书。如何应对这些名人?
“庐山有刘,云中有王,都随风在人间歌唱。”王巍是最有才华的人。这种美得到了才子钱、黄宗羲的高度赞扬,与刘齐名。
王微字秀微,号草衣道人,如莲花一般,生于污泥却超尘脱俗。在那个女子一行一动都被条条框框限制的时代里,她却竹杖芒鞋,去登山望远,去临水而居,看遍山光水色。她一生交游甚广,无论走到哪,身后都有一群帅哥才子追随,日常与名士同起同坐,把酒话诗,畅谈人生盛事,实在快意。
她与当时一般女子不同,无法忍受与人共侍一夫,留下一诗明志便飘然离去。
“江流咽处似伤心,霜露未深芦花深。不是青衫工写怨,时见只有白头吟。”
独立自主,有才有貌,还有一群蓝颜知己,仔细一看,这哪是古代船妓,这简直是穿越文女主的剧本啊。
另外还有一位叫观风的美人,拿了玛丽苏言情小说的女主剧本。
观风乃是妓中翘楚,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还才华横溢,有一副婉转歌喉还弹得一手好琵琶。求见美人的恩客排了几条街,可寻常客人她根本不见。
这时,男主登场了。有个叫仰山的美男子来本地做官,此人眼界颇高,寻常美人都不入眼。他听闻观风大美女的盛名,心里不屑:“多半是营销炒作上位”,觉得是传言有假。
然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“真香”的过程。一年中秋,他大设筵席,招待各界名流宴集江船,观风也被邀请前往作伴陪客。就在这么一个良辰美景、秋风如水的夜晚,江上点点灯火连成星河,天上月明如昼。美人素颜素袍,秀媚天然,出场那叫一个艳光四射,闪瞎人眼。
仰山就这样惊鸿一瞥,误了终身。观风也一见钟情,这两位从此坠入爱河。
真的,现在的言情剧本都不敢这么写。
这些名妓本身就有过人才学,却必须借着文人骚客的追捧青睐,才得以文章中留下印记,供后人窥探一二,细想来也实在是令人叹惋当年世道不公。
走出杭州,还有广州
到了明清时期,船妓文化在珠江流域随着经济一同繁盛了起来。尤其是在广东的广州、潮州、嘉应州等地,风靡一时。
清代的广州花船是当地情色产业的主要经营场所。广州十三行对外通商,带来了滚滚财源。珠江上有水有船,富商们有钱有闲,一同造就了花船产业的繁盛局面。“珠江十里胭脂水,流尽繁华是广州”。
202102tjv0yyilz2g.png
- 晚清广州船妓 -
每日夕阳西下,一轮残日落在天边,江上却热闹起来。随着一艘艘花船开始开张活动,灯火一盏一盏紧挨着亮了起来,成千上百艘花船点亮了整个江面。盛服艳装打扮的船娘,坐立船头,或高声唱起香词艳曲,或娇声呼唤招引客人上船。
远远桥边行人驻足而忘,隐隐地还能听见船娘的歌声唱着:
“妾向江头唱竹枝,郎来多在月圆时。漱珠桥外明如画,照见游人划桨移。”
此时的船妓船业已不再像前朝一样,仅限于文人墨客。广州人员冗杂,三教九流都在此安家置业,商品经济的发展让平民阶层一夜暴富,开始享受人生,成为花船常客。
当时的船妓还出现了帮派之分,广州帮作为地头蛇老大独占鳖头,而还有来自外省的“流妓”,如扬州帮、潮州帮等等。这些不同的娼妓文化在珠江河水上汇聚一堂,一时成为当时广州的天上人间。
同时船娘也分了等级,大官富绅多半挑选高级船妓,称之“大寨”,而那些低级的三教九流多只能找低级妓女,凑合解决一下基本生理需求。
花船的兴盛下,是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,风气趋向浮华逐利,民众日渐沉迷享乐。直至清末,花船最终成为了藏污纳垢的社会毒瘤,在后来的多次废娼运动下,逐渐式微。
好在女子们也不再需要赢得文人的赞叹才能在艳名中留下几笔才名,不再需要讨取恩客的垂怜才能拿到女主剧本。有才学的女人能与男人公平竞争,正正当当地赢取幸福,扬名四海,在历史上留下痕迹,与当年相比,也算是今时之幸了。
|